2011年1月24日 星期一

營養保健補給金字塔‧金字塔膳食

營養保健補給金字塔【由塔底至塔頂(第一層→第四層)】(摘自多本書籍筆記俟整理後補註)
第一層 菌叢替換
第二層 抗氧化網路
第三層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第四層 特殊營養需求

最基本的金字塔膳食組合自我檢測【由塔底至塔頂(第一層→第四層)】
(視各年齡層、體質,健康狀況、有無病症而異,要就教中西醫、營養、
藥師等專業。)
第一層 五穀類6~11份【醣類及蛋白質的來源】
第二層 蔬菜類3~5份 & 水果類3~5份【維他命、礦物質及纎維素】
第三層 奶及奶製品類2~3份【鈣質及蛋白質】& 肉、魚、豆、蛋
2~3份類【蛋白質】
第四層 油類(少量)【脂肪】

註解:
1‧一份等於多少,古人常說“半斤八兩(兩岸都通)”,大陸一斤因地
及習慣而異,以重慶為例, 1斤為500公克,而昆明則以1公斤為
1000公克即1公斤=2市斤(猶如過去1公里=2華里)。
2‧台灣公斤與台斤都運用,其換算公式為3公斤=5台斤即3公斤=80
台兩(1公斤=26台兩)。衍生單位為1台斤=600公克,半台斤=300公克,
1台兩=37.5公克,如果以市斤推算時1兩為31..25公克約30公克,100
公克為3兩,與1公斤=1000公克接軌(營養學所使用的單位相同)。

“一份約等於”一覽表
五穀類:土司麵包 4片、中型饅頭 1個、飯 1碗(約 200公克)
水果類:中型水果 1 個(約100公克)如:橙、蘋果、梨,3/4杯果汁
蔬菜類:蔬菜3兩 (約100公克)至少一碟深綠或深黃
奶 類:牛奶1杯或發酵乳1杯(約240 cc)、乳酪一片(約30公克)
肉 類:肉或魚類1兩(約30公克)
蛋 類:蛋1個
豆 類:豆腐1塊(約100公克)豆漿1杯(約240cc)
油 脂:油1湯匙(約15公克)

表1 和生命有關的46種必需營養素一覽表
(由某書39頁營養基本概念與螺旋藻成份摘錄)
【原圖表為一網狀鎖鏈,缺乏一項營養素,這鎖連就散了。】
氨基酸:色氨酸、蘇氨酸、異白氨酸、纈氨酸、離氨酸、苯丙氨酸、蛋
氨酸、白氨酸等八種
礦物質:氯、納、鉀、磷、硫、鈣、鎂、鐵、鋅、銅、鉻、錳、鈷、鉏、
矽、氟、溴、硼、硒、碘等二十種
維生素:A、C、D、E、K、B1、B2、B3、B5、B6、B12、B15、B17、
葉酸‧‧‧等十八種

營養素的新詮釋---
(1)蛋白質(豆、魚、肉、蛋等)
(2)醣類(碳水化合物--米、麥、砂糖、馬鈴薯等)
(3)脂類
(4)維生素
(5)礦物質
(6)食物纖維(纖維素、果膠、甘露聚糖等)
(7)水(參見「人體大奇航」---水在人體內的旅程)
(8)酵素(食品酵素即消化酵素,人的一生中新陳代謝與消化酵素合計為
定量,如消化酵素不足由新陳代謝充當,無法補充,耗盡時為生命
結束原因之一)另不補述如后。
(9)空氣
(10)愛
上述(1)~ (6)為營養素(7) (8) (9) (10)等被漏掉而不為人知。其中酵素
一項,是人體內維繫組織運作的「媒婆」,酵素是一種可以調節體內化
學作用的蛋白質,需要與輔酵素一齊作用,輔酵素則由維生素與礦物質
衍生而成。如沒有維生素與礦物質輔酵素就無法正常地發揮功能。一般人
透過生物,化學的基礎教育,大都非常熟悉維生素的功能,但無法正確的
理解酵素,輔酵素與礦物質緊密聯結關係,這也是礦物質容易被人忽視的
真正的原因。
身體各部位的細胞,均能產生不同的酵素;不同的酵素分布在不同的
組織中,產生獨樹一幟的功能。人體內的化學變化,酵素扮演著最關鍵催
化劑的角色,也就是說它可以促進人體內化學變化的速率。
人體內各組織,亦即人的生命也因此能持續有規律的運作下去,必需
仰賴酵素的作用,沒有酵素就沒有生命的形式。
例如白血球、淋巴球、和吞噬細胞(phagocytes)是三種主要調節細胞免
疫功能的細胞,它們都需要硒,來促使穀胱甘肽過氧化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與其作用,才能達吞噬細菌和抵抗病毒的防禦功能。其他各種
抗氧化劑包括:銅鋅鎂鍺錳等缺乏時,會影響到超氧化物岐化酶和穀胱甘
肽過氧化酶等酵素的功能。沒有適量的礦物質與維生素,輔酵素就無法進
行活化酵素的功能。

巨量礦物質與微量元素的重要性
每天需要量大於100毫克(mg),稱為巨量礦物質(macro mineral),例
如鈣、磷、納、鉀、氯、鎂、硫等;
若每日應攝取需要量小於100毫克(mg)者,稱之為微量礦物質(micro-
mineral),例如鐵、鋅、銅、錳、錫、矽、氟等;而每日用量以微克計量
者稱之為超微量礦物質(Ultrace mineral),例如硒、釩、鎳、鉻、碘、鈷、
鉬等。
微量礦物質與超微量礦物質及維生素,均為人體必要的微量元素。
不同的礦物質具有不同的生理機能,主控著人體的各個器官、組織、系
統的功能。人體可以從各種不同的動植物上及鹽、水、空氣中攝取到各
種礦物質。存在人體內的礦物質有些是以有機化物的型態、有些是以無
機化合物的型態存在,另外還有極少部份的金屬離子是以游離狀態存在
人體內。
礦物質對人體的影響是全面性的,各部門的生化反應過程中卻少不
了礦物質。人體健康與礦物質的關係只能以「非比尋常」來形容。
人體大奇航:
水進入身體有三種途徑:喝水、靜脈滴注和皮膚吸收,最為便捷,
人體吸收也最多,靜脈滴注和皮膚吸收相對較慢較少。喝水是我們最常
用的補水方式,靜脈滴注多用於病人補充水分,愛美人士使用保濕化妝
品後皮膚可直接吸收水分。
一段旅程:這一過程運行如下:口腔→會咽→食道→胃。水進入胃之
前,幾乎不被上述消化道吸收,只是路過。
二段旅程:進入胃後,一部份水要被胃內壁黏膜上的上皮細胞吸收,
通過體液交換與部分養分一道進入循環系統。這一過程運行如下:胃→胃內
壁黏膜細胞→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循環系統。
三段旅程:另一部份由胃進如小腸,其中大部分被小腸內壁黏膜的上皮
細胞吸收,上皮細胞與毛細淋巴管進行體液交換後,水與多種營養成份也一
道進入循環系統。
四段旅程:小腸未吸收的水隨食物殘渣進入大腸,其中一部分被大腸內
壁黏膜細胞吸收與胃和小腸的水的相同的方式進入循環系統。這一過程運
行如下:大腸→大腸內壁黏膜細胞→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循環系統→
肛門。
五段旅程:這一過程運行如下:消化道靜脈循環→肝臟(解毒)→肝靜脈
循環→體靜脈循環→右心房→三間瓣→右心室→肺動脈→肺毛細血管(血液
氣體交換,排除二氧化碳,吸收氧氣,同時其中一部分水會隨著呼出的二
氧化碳,以水蒸氣的形態排除)→肺靜脈→左心房→二間瓣→左心室→主動
脈→動脈→毛細血管→細胞。
六段旅程:大量無法被吸收的水,從血漿中滲出成為組織液,這一過
程運行如下:經過淋巴管→各級淋巴管及淋巴結→左右淋巴導管→左右頸
靜脈角→靜脈循環。淋巴循環系統是血液循環系統最佳幫手。
七段旅程:水在肺部通過氣體交換排除體外。這一過程運行如下:肺
毛細血管→氣泡→小支氣管→氣管→喉→咽→鼻腔→鼻孔。
八段旅程:進入細胞的水,除一部分被細胞留著自用外,另外一部分
攜帶著細胞產生廢物,經過毛細血管進入靜脈管,靜脈管流經腎臟時,腎
小球將絕大部分細胞廢物的水過慮出來,經輸尿管進入膀胱經尿道以尿液
的形態排除體外。這一過程運行如下:細胞→毛細血管→體靜脈循環→腎
→輸尿管→膀胱→尿道。
九段旅程:人體皮膚表面大,小汗腺共有數百萬個,最集中的部位是
液下、胸部、背部、手足掌、太陽穴等。由於體內能量的熱轉化和肌肉的
運動,引起表皮血管擴張,血液中的水和一些電解質進入汗腺,再從汗腺
中的分泌出體表,並以汗液形態蒸發出來。如劇烈運動或者周圍環境溫度
升高時,血液流經汗腺的速度加快,分泌的汗液量相應增加,排除的汗液
量可比平時多一倍以上。上述過程水的旅程如下:皮下組織內的血管→大
小汗腺導管→毛囊→毛孔。
細胞通過內外陰陽(?)離子的滲透壓來維持其內液和外液的平衡,細胞
內液主要是陽離子K+,陰離子HPO4-2,細胞外液(包括血漿和組織間液)陽
離子Na+,陰離子HCO3-,正常情況下,細胞內外滲透壓相等,當一側滲透
壓改變時,永遠由滲透壓低處向高處轉移來維持細胞內外滲透壓的平衡。

水的漫舞
任何一個永續不斷的系統,一定要週而復始,不能讓廢料堆積;正如汽
車要排放廢氣,城市要收垃圾、排污水。對身體這個精密複雜系統來說,最
大量,最普遍的廢氣便是二氧化碳。在《氣的樂章》一書中,作者清楚地說
明了氣即共振,解釋養份在人體中的運送,本書進一步揭露,人體要健康,
除了養份能順利輸送,還要廢料能順利排除。所謂廢料就是含二氧化碳的酸
水;酸水的堆積,便形成我們所俗稱的「水腫」。但到目前為止,一般人只
知「排毒」、「排酸」,卻不知道所謂「酸」和「毒」,正是人體沒有排除
的廢料---二氧化碳---所造成的。
更重要的事,我們可以如何透過正確的飲食和運動,消除水腫;邁向真
正沒有病痛,不會老化的人生。「氣」與「水」是健康的一體的兩面,有了
這兩方面的知識,我們都有機會預約一百二十歲的未來。
二氧化碳是毒
作者反覆在告訴我們這一點。過去我們只知道「呼吸」是吸進氧,呼出二
氧化碳,但我們並不知道(清楚)每一次的呼吸中,究竟排除了多少二氧化碳還
有多少留在體內?更不知道,這些沒有排除身體的「廢氣」,在我們身體中造
成什麼影響,如何直接地關係到我們的健康?不僅一般人不知道,許多健康
營養專家也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於是減肥養生成了流行時尚產業,這陣子流行消除自由基,接下來可能
是排毒,排酸;有人主張少吃澱粉,有人主張高蛋白‧‧消費者疲於奔命,
也鮮少去探究這些理論背後的科學思維。
事實上,幾乎所有不健康和肥胖的原因都和二氧化碳(廢氣)堆積有關。
所以任何一種健康飲食理論,都必須理解這個最根本的成因,才能真正發揮
效用。因此我們便明白了為何自八零年代以來廣受歡迎的阿金氏減肥飲食法
(Atkinsdiet)有那麼多失敗案例,又為什麼後來修正成現在的觀念。

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
(一) 當水分攝取速率比尿液形成快,水分會稀釋細胞外液,水分滲透進入
細胞,造成細胞水腫,腦部細胞膨脹,造成虛弱、昏睡、痙攣、昏迷,這種情
形稱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
(二) 水中毒常發生在下列情況:
1.抗利尿荷爾蒙分泌異常。antiduretis hormone
2.傷口或灼傷處覆蓋使水分過度吸收。wet dressing
3.病患過量注射生理食鹽水及糖水。
4結腸灌腸,使結腸吸收過多的水。

食品平衡含有三大食品營養素:
(一)氨基酸有八種
(二)醣類有七種(戊醣類:核糖、木糖、阿拉伯糖;己糖類:葡萄糖、果
糖、半乳糖、甘露糖)
(三)核酸類有五種(鳥嘌呤酸、胞苷酸、腺苷酸、胸苷酸、尿苷酸)

現代營養學研究指出:
(一)豐富蛋白質的食品:動物性食品
(二)豐富醣類的食品:植物性食品
(三)豐富核酸的食品:菌類系食品

自然醫療與益生菌

自然醫療與益生菌(摘自陳立維著作《益生菌觀點》)
「大牌醫師」之惡
作者之家庭和醫學院背景,雖鑚研細胞、組織、生理、血液,早已潛入
自己身體的世界「人體」之內不遺餘力,反而是微生物、寄生蟲是低空飛過,
「細菌」在作者認知中始終是個討厭的外來物。他離開學校後,因愛讀書,
更熱衷收集各種醫學研究資訊,人生、趨勢、成長、保健、營養等,都是涉
獵範圍。見其遊走於文字知識間,快樂不已。
私人診所的醫生都比較親切,為什麼?大醫院的招牌名醫比較少看到和
你噓寒問暖的,這個問題背後真正的問題是………,我(作者)的人生經驗告
訴自己,很少人本著良知做事情,良知就在你我心裡,你一定找得到它的存
在。在個人學習之道路,我深刻體悟到是做所有的事情的真正原動力,絕非
「利益」或「包袱」。

「對抗療法」之惡
黃俊傑醫師在他的著作《自然醫學》為健康做了最精闢的定義,那就是
「身體、心理和情緒的最佳狀態」,黃醫師也對「傳統醫療」做出最勇敢的
詮釋,「對抗療法」是它最巧妙的形容,「傳統醫療」靠著另一股外來勢
力,進入體內對抗病症,病症雖然消除了,但是不平衡的體內生態,卻是另
一次病症的開始,這正是我從小的醫療環境交給我的現象,也是所有瞭解西
方醫學者的共同心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就是「抗生素」,一個西醫用
來對抗微生物,也同時對抗自己健康的偉大發明。
美國頗具知名度的「自然醫療師」羅斯曼(Martin L. Rossman, M.D.),他是
傳統醫療背景出生,長期致力於慢性病治療,他說:「我的醫療經驗好比無效
的邀舞,病人經過我的治療之後好轉,幾個月之後出現副作用,我再做進一步
的治療之後,讓病人舒緩,過一陣子之後,他們會再覺得不適而回診。」羅斯
曼醫師的這句話是所有人都該聽而且審慎思考的,他說:「你努你讓病人脫離
病痛,可是似乎病人卻不斷努力生病。」

「後抗生素症候群」之惡
從父親的臨床經驗,我(作者)個人的閱歷和學習,我勇敢在本書提出「後
抗生素症候群(PSA)」的名詞,除了驚覺和體會到抗生素濫用對全人類健康帶來
的威脅之外,我也呼籲所有知識份子勇敢認清不正確的醫療行為,不論是手術
藥物或化療。西醫不僅是「對抗療法」,它更是名符其實的「疾病醫療」,因
為治療疾病而衍生更多的疾病,它是只做表面功夫的「症狀醫療」,因為病因
不明,症狀消除成了口碑,也強化了錯誤的醫學教育和價值觀。醫生和病人都
該自覺,時代不同了,醫師的社會地位早該以醫德和良知來堆砌,而不是營
業額和財富;醫師的醫學常識,應該回歸疾病的本質和預防,而不是「只治
標不顧本」的對抗和割除。
所以,仔細想想,如果你曾經有長期服用抗生素的經驗,接續出現身體
不明的疼痛或真菌感染,包括腸道不適、陰道分泌異常,或是香港腳惡化等
情況,我不得不提醒你,這就是我所謂的「後抗生素症候群」。你的醫師不
見得相信,也不見得認同,然而你是否應關心自己的健康,甚過你關心你的
醫師的固執和權威?

違背「平衡法則」之惡
長期沐浴在「自然醫學」新知之中,我(作者)一直感恩,全球不知有多
少科學家一直為知識開新頁確保了人類知識領域得以精益求精。就在新知探
索之中,細菌和人類的微妙關係也被科學家一一的抽絲剝繭,細菌及其毒素
與人類特定組織或體內荷爾蒙等神經傳導物質之相似程度,都在醫學研究團
隊陸續發表的論文之中揭露,包括原因不明的真菌感染,似乎一切罪過都指
向「漏腸」和腸道菌相的失衡。
健康首重平衡,生理要平衡,心理要平衡,(消化道)菌相要平衡,荷爾
蒙間之互動也要平衡,西醫「對抗醫療」的訴求明顯違背了「平衡法則」,
抗生素治療將好人壞人一網打盡的方式,擾亂了消化道維繫健康的生態平衡,
止痛鎮定等只求消弭症狀的藥理,好比不斷將垃圾往抽屜和置物櫃裡塞,表
面乾淨,內部卻蚊蠅滋生。社會價值觀決定了傳統醫療的神聖地位,也訓練
出有病再求醫的被動保健觀,老百姓積幾乎忘了平時保健的重要,一肚子藥
物的結果,便是全身莫名的病痛,以及對藥物無窮盡的索求。

「濫用藥物」之惡
在這種「西藥現象」中,最關鍵的弊端就在腸道的失衡,尤其當腸道的
友善細菌長期處於劣勢時,不僅飲食中有害細菌入侵的機率提高了,就連長
期寄生在人體消化路徑和女性陰道的真菌,也乘這個機會竄起,真菌破壞了
介於血管和腸道之間的絨毛黏膜組織,鑿大了營養吸收孔,讓毒素和食物顆
粒這類大分子輕易進入,這就是所謂的「漏腸症」。血液中頓時充滿了不該
存在的外來物,肝臟的負擔增加了,過敏反應出現了,自體免疫觸動了,發
炎機率提高了,濫用藥物的描述,每有比這些更真實了。

「醫療方式」之惡
當病人自訴腹部疼痛、背部疼痛、肌肉疼痛或長期偏頭痛,醫師很難在
短期之內做出精確做出診斷,即便醫師心裡有了可能答案,通常都止於猜測,
或許是一定給病人一個答覆。非常普遍的,現代文明病就診案例中,突發病
症(Sudden Onset)和不明原因(Unknown Causes)太多了,臨床閱歷豐富的醫生不
難察覺,現代慢性文明病的特殊走向,只是不知道有多少名醫願意打心裡承
認,這其實是醫療方式惹的禍。

益生菌對過敏的幫助
早在1997年,即有芬蘭的醫學研究報告指出,服用益生菌補給品母親
的母乳,十分可觀的改善了嬰幼兒的濕疹和牛奶過敏,該文獻更對於食物過
敏的關係作了預告與背書,而且「治療(Treatment)」的字眼已出現在報告中。
近年,台灣的【景岳生物科技】研究團隊,在投入益生菌的研究多年後,也
在2004年發表「乳酸菌針對長年過敏性鼻炎的治療」之論文分列於下:

報告人: H. Majamaa, E. Isolauri
題目: 益生菌,處理食物過敏之新發現
Probiotics: A Novel Approach in the Management of Food Allergy
發表:過敏與臨床免疫學期刊99. No.2 1997年2月
Journal of Allergy & Clinical Immunology

報告人:Ming Fu Wang, Hsiao Chuan Lin, Ying Yu Wang, Ching Hsiang Hsu
題目:乳酸菌針對長年過敏性鼻炎的治療
Treatment of 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 with Lactic Acid Bacteria
發表:小兒過敏與免疫學 2004年 Pediatric Allergy & Immunology

益生菌是「治療」還是「保健」
由於益生菌不在「藥物」的範疇,「自然醫療」理應將之歸納,針對
疾病的醫治和處理,如果益生菌的補充解除了諸多病痛的困擾,我們是否
也應該以「治療」來看待類似的「保健」行為?我們誠懇地呼籲讀者請認
清疾病的本質與真相,到底是症狀解除重要(治標),還是病因移除重要(治
本)?開處方及治療的確是屬於專業的行為,也不容許外行人任意濫用,完
全自然沒有副作用的益生菌補充,跨越了傳統醫療的專業理論,合理的達
成「治療」疾病的效果,這個治本的「效果」,是否值得大家重視?
當然,我們只把補充益生菌的「效果」,和所有的腸道菌相相關的病
症作結合,範圍即便廣泛,也不應視為萬靈丹。「疾病醫學」造就了老百
姓的醫療觀,也就是「有病才求醫」的被動保健行為,就連屬於營養保健
的補給品,也不幸被誤認為「藥品」,或將保養視之為醫療行為。補充益
生菌本身就是保健,是基礎保養,是因應幾十年的抗生素濫用而形成的補
給觀,它的必要性被抗生素時代強化,它的重要性被文明飲食和科技環境
激化。再強調一次,拿掉了人類文明,拿掉了抗生素,益生菌對人類的健
康,依然是基本保健,是不可或確的健康泉源。

「重回到原點‧擁抱自然」的醫療發展
在「自然醫療」浩瀚範疇中,我堅信「益生菌保健」是最自然的「自
然醫療」,恢復身體原本就存在的狀態,這不叫「自然」叫什麼?如果沒
有意外的話,它即將立足養生保健的龍頭,全球醫學權威人士可能始料未
及,也終將恍然大悟。
醫學研究走了幾世紀,針對疾病的防範與治療,好比玩大富翁遊戲一
樣,一切又走回了原點。原來大自然創造已是最佳組合,演化為人類和所
有動植物保留了益生菌這一重要伴侶,對抗致病菌本來就是益生菌的職責,
西方醫學長期以來忽略其存在,藥物濫用更製造了現代人的腸道亂相,益生
菌成了未來人類的重要食物,不知是否在造物原始規劃之中?

治療?我不需要,我選擇的角色就是我的「治療」。
Therapy? I don’t need that,
The roles that I choose are my therapy.
--Angelina Jolie

2011年1月4日 星期二

破除根深蒂固的舊觀念(醫學、健康)

破除根深蒂固的舊觀念(摘自陳立維 著《益生菌觀點》一書中進入益生菌觀點之前)
談醫學,談健康,應該「從基本觀念教育起」才是當務之急。我認為體驗了婚姻及
撫養下一代的磨練,增長了我們人生的基本見聞,人生的黃金打拼歲月,見識了太多的
生老病死,加上共同對知識的無窮盡追求,我們開始認同從來未曾離開我們的物體,就
是我們自己的身體,一個你我都擁有的寶藏,也是大自然最完美的作品。
不過可惜的是,絕大多數的人都不太珍惜這份渾然天成的禮物,反而因為許多錯誤
的觀點,不斷的進行摧殘,有很多根深蒂固的觀點早已老舊過時了,在進入「益生菌觀
點」之前,渴望讀者徹底打開心門,還原我們對事實真相應有的認知。

預防醫學觀點---最好不要進醫院
作者從小就在診所長大,父親是醫生,比別人得到更多照顧的安全感,這種成長歷
程反而讓他討厭醫院,或許這種觀感是所謂「熟識導致輕視」?‧‧‧‧人生道路選擇
不在醫院工作或者就是一種心態的投射,醫院的味道、面孔、空氣中的細菌都令我卻
步,恨不得一輩子不要接近它。
想像我現在站在醫院的大廳,面對來來往往穿梭不停的人群,掛號的、領藥的、探
病的、陪同的、推輪椅的、坐輪椅的,尤其是看到插鼻胃管的重症病人,我只要花一秒
鐘將心比心,把自己想成是他,面對周圍盡量比自己健康的人,心裡就是一陣低潮與難
過。說實在的話,我只要想到,如果這些人都像我一樣修過醬健康學分,如果他們都清
楚吃藥的副作用,如果他們都相信自己身體具備自癒能力,如果他們對「預防醫學」有
認知的話,也許上大醫院看病拿藥的人會少一點。當然,我知道現在一切都只是
想像,我也知道,自己正面對一件間艱難的改造工程。

治療醫學觀點---生病就要看醫生
眼前的現實不禁再想到一位曾被手術殘害而臥病在床無法行動的好友,是一
專業會計師,人很正直又講義氣,彼此無話不談,最遺憾的就是不論我對他灌輸
了多少健康觀念,他永遠只拜一尊神,叫做「西醫」對於維生素、礦物質等綜合
營養補給品,他更是宣稱「毫無感覺」、「沒有必要」而棄之如敝屣。他因尾椎
異常而動手術,復因開燈及電氷箱的聲波與磁波造成身體不適而又動手術而取出
鋼釘。
「生病看醫生」這歷久不衰的鐵則,一個正看反看前看後看都沒有瑕疵的法
條,卻反應在七八成國人的概念中。作者倒是對「生病」這檔事充滿了高度的疑
惑,捨棄了自己的身體建構的天然屏障不用,讓浪費在傷害自己的「學說」,當
然應該被高度質疑才是,西方醫療體系共同建立的觀念版圖,堆高了「治療醫學」
的神聖的權位,人類生命的生殺大權全交給了「白袍部隊」,卻完全忽略了「預
防醫學」的存在,健康的經營維護已經和醫生的處方劃上等號。

白袍部隊VS免疫部隊
先做一個簡單的比較,一個是一般人心目中最偉大的「白袍部隊」,一個是
體內最忠誠的「免疫部隊」。免疫大軍的護衛行動,在我們無意識情況下,不間
斷地進行著,在我們經歷的所有人生歲月,免疫部隊不知已執行了數億萬次的攻
城掠地,他們得唯一中心思想就是保證主人健康的活著,白血球代表我們抵禦病
菌的最前線,弔詭的卻是,當體內大軍正在與敵人肉搏戰時,主人也正好到了醫
院,祈求白袍部隊對自己的身體進行個不分敵我的全面性藥物轟炸,而且不管白
血球部隊的死活。

費用觀點---花錢摧毀自身的免疫系統
維繫自身的免疫系統的健康是要花很多錢的,免疫系統的組成要靠蛋白質,
配合其他重要營養成分的補給,來清除吃進體內的毒素和藥物傷害,人類越是毒
害環境,這項費用就越花錢。這觀念很多人懂,但還是必須說得明白一點。
最天然的抗生素就在你的腸道中,腸道益生菌會以最天然的方式摧毀入侵的
致病菌,益生菌製造的「天然的抗生素」的威力好比免疫步後方的迫擊炮兵,但
威力再強也比不上更可怕的「人造抗生素」,「人造抗生素」好比原子彈,只要
丟下去就能製造成全面性的毀滅效果,好菌壞菌通通一起死光光,病治好了,但
免疫系統也重傷了。
有了這個觀念之後,我們可以來看看,你周圍有多少人,是一邊花大錢吃有
機食品、吃營養補給品、做養生SPA養生,增建自身免疫大軍,卻是只要一有不
舒服就花錢亂吃藥,或是上醫院拿藥,來摧毀好不容易建立的自身免疫能力?現
代人最失敗的投資就是這項等比級數增加的無謂開銷,這是何等荒唐的買賣?反
正是健保給付的,不是嗎?不是的,健保並沒有幫你省錢,那不過是變相的299
吃到飽,在不吃白不吃的撿便宜心態之下,最可憐得的就是你體內的益生菌和白
血球,不是嗎?

副作用觀點---這個治好了那個也壞了
醫學院的基礎教育將醫學做了基本分科,除了小兒、內、外、婦產科外,現
代醫學更細分出腫瘤科,神經科,內分泌科,嚴格說,這是病人的福氣,我親眼
見過幾回精彩的會診,其中有專業、尊重,優先順序以及不可多得的團隊合作。
如果你沒有福氣經過會診,很多病人同時拿了兩三科醫師的處方藥,無法預期的
藥物相互反應,可能已埋下更嚴重的病痛種子,信不信這些病人手上的藥袋有可
能越來越沉重?
大家都知道所有藥物都有所謂的「副作用」,改善了某個症狀,意味著某個
地方將出現問題。我們在醫學院漏修了「併發病學(或副作用學)」,雖然沒有正
式的這門學科,可是無法免除全人類承受此一惡性循環之痛,「副作用」成了
「藥物」與「免疫系統」在結果論上的最大差異,亂投「藥物」治療,與激發自
體「免疫系統」,最大差異就在有沒有不良「副作用」,「有病就一定要吃藥」
是不是「捨本逐末」的最佳詮釋?製藥工業是偉大的,是賺錢的,但卻是具爭議
的。全世界的醫藥產業就在製藥巨人的卵翼下成長,其規模更在「副作用產業」
的蔓延中擴大,全球找不到比之更獨裁的專制政府,人類葬送了健康卻依然打心
裡擁戴它,就像我的會計師好友,奈何?

保存健康是責任,
很少人體認到還有「身體的道義」這檔事。
The preservation of health is a duty,
Few seem conscious that there is a thing as physical morality
---Herbert Spencer

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

自體藥房

自體藥房(摘自陳立維 著《益生菌觀點》一書中進入益生菌觀點之前)
我們如果欣慰於醫學的分科和會診的進步,更應該對造物的匠心獨具五體投地。
體內的系統分工不僅完美,其間相互的連結和合作更是無懈可擊,所以醫學的分工早在
上帝的規劃中,人體除了免疫系統外,各器官對於健康的維護,毒素的排除,營養的分
配就是天衣無縫的設計,造物更創造了適合益生菌定居的絕佳環境,為人體健康提供多
一層保護。

身心靈平衡才是健康基石
健康以英文來詮釋不應該是health,那只是代表一個不生病的狀況,正確的說法是
wellbeing,醫學專家就從這個字開始沉思該如何促成人體的全方位健康。也就在近二十
年的相關研究中發現了造物原始設計的「全人密碼」,科學家終於臣服于大自然的創
作,相信身、心、靈平衡才是健康的基石,而且三者之間互相牽制、互相聯繫、互相支
援、互相影響的事實更加令科學家驚歎,尤其情緒、壓力、緊繃等心理狀態和免疫能力
與癌症的關係,也一一被科學家證實。
從經營生命的角度看健康,每一個人對於身、心、靈平衡本應嚴厲執行,將休閒、
舒壓、運動及情緒管理擺在生活中優先順序的前位,尤其人際關係的架構與維護,更是
健康無形的營養劑,宗教、社團的發展也佐證了全人類經營全方位健康的趨勢。所以新
的“醫(生)病(人)關係”變成是自己和自己的對話,你到底是不是病人也在完備的認知後下定
義。在我個人的字典中,正確的觀念加上自律行為生活,「疾病」可望絕跡,至少有相
當高的比例的「疾病」可以消失。

如果病人比醫生更懂得健康管理?
西方醫學發展三百多年以來,醫生是一形象專業,備受推崇、尊敬的高尚職業,他
們的工作是救人。只是這些艱辛白袍之路,卻只接受了半套的醫學養成教育,他們進入
職場,看著X光片、檢驗報告、磁振造影(MRI),他們做出診斷,他們開立處方,他們
走進手術室,病人的肚皮被一一劃開,試問,如果他們停止了學習?如果他們不再閱
讀?如果他們不再進修?如果他們不再接受新觀念療法?如果他們始終帶著白色
巨塔的傲慢?如果他們對於病人的健康沒有大方向的體會與關注?如果病人比醫
生更懂得如何經營健康?他們未來還是受人推崇與尊敬的高尚職業嗎?

真正的好醫生來自于「自體藥房」
以上談了許多,莫非是強調保健及預防醫學的重要,道理人人都懂,但很少在
執行,原因是出在基本觀念沒有建立,我們長久擁抱了錯誤的醫療社會觀,一個顛
倒的事實和我們朝夕相處,像極了住在我們腸道內的真菌和大腸桿菌,有事沒事制
造一些氣體,搞得的我們身心大亂,反射到尾大不掉的醫療產業,不知道這是巧
合,還是諷刺?
身體有需要的東西和不需要的東西,有可以容納的和不可以容納的,有可以吸
收和不可以吸收的,有內在的和外在的,有與生俱來的和添加的,健康建構在心理
層面的生理層面,身體內部隨時都有「致病的」和「健康維護的」兩種力量,細
菌、黴菌、病毒、寄生蟲隨時都在侵犯我們,白血球、免疫球蛋白、淋巴、脾臟、
骨髓肩負起保護的神聖使命,而最容易被一般觀念忽視的就是寄居在腸道、呼吸道及
陰道裏的益生菌,他們正是我一直在強調的人體珍貴好菌,他們位居對抗壞菌的最前
線,戰鬥的輸贏,主人的意志可以決定,看你是要去花錢買「人造抗生素」來摧毀
它,還是要做好自我健康管理來增建免疫大軍。
在進入「益生菌觀點」之前,我必須再強調,若能先破除根深蒂固的舊觀點,
接下來只要有「正確觀念的清晰認知」,誰說不藥而愈不可能?自體藥房的主人就
是你自己。
人體擁有一種任何機器都沒有的能力---自我修補的能力

一旦你發現了真相,
你將明瞭「友善細菌」才是你最好的朋友。

以下是「急診室的春天」電視影集中一
位重視“醫(生)病(人)關係”的醫生講的話
「身為醫生,如果我能找到符合病人所要的治療方式,
那就是我應該做的,我不認為只因為我做得到,就要
對病人動刀。」
讀者補充資料;
‧根據WHO 觀點,影響人類健康因素中,現代醫療(對抗療法) 8%,其他都
是以預防和保健為主。
‧中醫講求價值觀,分為三個層次。上工,治未病,不是找病,是養生。中
工,治將病,不是預防,是保健。下工,治已病。
‧中醫學“上醫醫未病,中醫醫欲病,下醫醫已病”,高明醫生治療沒病的
不良狀態,最大優勢以養生預防為主。中醫在治療上講就整體平和調節,
個性化治療,藥物取自天然,同時講求“藥食同源”,可從日常膳食中作
人體調養。(

看清「傳統醫學」的全貌

看清「傳統醫學」的全貌(摘自陳立維 著《益生菌觀點》一書中進入益生菌觀點之前)
「對症下藥」的問題
中國人說「對症下藥」,西醫的藥理也都抓住「症狀」來「對症下藥」,止痛、
止瀉、止痰等,這就是基本的「症狀醫學」,抗憂鬱、抗胃酸、抗過敏突顯出西醫根
深蒂固的「對抗理論」,抗生素就在西醫的對抗邏輯誕生,也由於其速效的威力而備
受尊寵,讓西醫的版圖不斷擴大。
很多問題值得提出深思:其一、如果人類就此自滿而停止反省,結局是如何?
我想自我毀滅是必然的結果。其二、到底西醫的禍害有沒有專業人事做出的專研究報
告?我們都知道醫療業界對細菌抗藥性有了覺悟,我們也清楚業界對藥物副作用已展
開檢討,但是我們卻未曾感受到任何還原歷史真相的省思,傳統醫學仍然持續以這樣
的邏輯來為大家治病,到底抗生素對於人體整體健康是加分還是減分?其三、如果抗
生素之父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發現的是益生菌種而不是青黴素,人類的歷史又將
如何呈現?
科學家一直企圖找出人類生病、老化及維持健康的秘訣,醫療產業的黑洞也該放
大呈現,好讓渴望獲得健康的一般大眾有判斷的依據。避開不必要的藥物和傳統治療
行為是我提出邁向健康的首要功課,自己冷不防也會深覺匪夷所思,相信讀完推薦以
下五本書籍的朋友,肯定會支持我的論述。黃振宇的《醫界的黑幕》施義雄的博士的
《醫生饒命》及三本譯作《一顆價值十億的藥丸》(Prescription Games)、《醫療完全自
保手冊》(How to Stop Your Doctor Killing You)、和《還我健康》(Reclaiming Our Health)。

看清「傳統西方醫療觀念」全貌
我相信中國老祖談「對症下藥」,指的應該是「症頭」,就是病根及病因,中醫的
智慧就在此,「頭痛不會醫頭,腳痛不會醫腳」,中醫深知,病因絕對與全身的迴圈,
氣血及平衡相關。我們在來看看西醫,絕大多數不願意承認他們常常忘掉了病因,
忽略了症頭,「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藥到果然「病症」就除,如此快速的神效,
難怪一般不明就理的大眾,常發出「去看西醫好得比較快」的讚歎!當然,這也成
就了可怕的認知及習慣,一代一代地傳下去。
到了近五十年的全面抗生素世代,疾病的表現、機轉、病原出現了樹狀發展的
變化,如此前所未見的複雜性,抗生素當然難辭其咎,來自殘環境的毒素污染,人
類文明的飲食禍害,都變更了人類細胞病變的方程式,不要忘了現代人無暇思考、
不再求知、價值觀錯亂的「無知行徑」,更加速了疾病的惡化而不自知。
終於來到醫生束手無策的一刻,權威當然適合以威權方式行使專業,病人也絕
對必須屈服于高姿態的威嚴。傳統的西醫醫療體系在面對眼前的慢性病課題,人類
細胞因長期的文明禍害導致的病變,西醫確實骨子裏毫無章法,除了「手術」和
「急救」的技術,保留了西醫些顏面外,目前的治療模式留給後代子孫的,竟是無
限的思考研究和反省空間。
在早期慢性病不絕對普遍的時代,如果西醫看到了真正的「症頭」,一般的狀
況,通常疾病來自感染,可能是衛生習慣的問題,可能是免疫力的問題,當然也有
可能是腸道的菌相問題,醫生對於感染的定奪不致於有太大偏差,對於藥到並除也
不致於沒把握。可是事過境遷,撫今追昔,面對變化多端的疾病項目,如果「觀念
轉過彎」,能否產生「生命全改觀」的價值呢?

看清「現行法律制度」的全貌
最弔詭的就在法令,保護專業和公理的法律。「治療」是專業的工作,非專業
不得以行之,這當然沒有錯,很多密醫大玩騙人的勾當,法律確實提供了安全的防
衛和保障,可是安全嗎?當你完全理解整個醫療生態,你也將認同我所說的「弔
詭」,安全的健康食品不能講療效,是因為賣健康食品的人沒有資格講,可是從
疾病復原的機轉,從病人健康的恢復,到底是抗氧化劑完成了治療?到底是益生菌
成就了康復?還是增加肝負擔的藥方完成了病人心中最最深切的期盼?我們一起討
論,也請讀者自行找出你要的答案。
生理症候是身體的聰明聲音
Physical symptoms are the intelligent voice of the body.
--Marty Rossman
在我的臨床經驗中,
百分之八十的日常生病不需要用到醫生。
In my experience 80 per cent of everyday illness
does not need the attention of a doctor.
--Mosaraf Ali M.D.

2010年12月21日 星期二

保健成分與認清體質好養生

保健成分的三大範疇
在保健食品上的成分的153種保健成分,各有不同的性質及利用目的,無法一言概之;而其中我們有我們熟悉的食物,也有類似國外的藥物。但這些保健成分功效不一,也常因沒有一個比較與檢討的基準保健成分,所以很難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種類。因此以功能性將其分成三大類,讓攝取的更明確,也可以以此判斷攝取的必要性。有關保健食品的涵義在美國、日本、台灣以及大陸各有不同的描述詳參考機能性保健食品產業分析 http://www.pabp.gov.tw/AreaBus/libA/aa506.asp

1、「基本型保健成分」--補充欠缺營養
基本型保健成分主要是構成身體的成分,可從常飲食中攝取到;不管成長孩子的發育、或(幫助健全)支撐人體的代謝功能等,基本型保健成分是「不可缺少的營養素」,除懷孕期、授乳期,或正在服用藥物等特殊狀況必須詢問專家外,一般大人、包括老年人等,都不能只偶爾攝取,而是每天攝取。
基本型保健成分舉例如下:
維生素A(Beta-胡蘿蔔素)、類胡蘿蔔素、蝦紅素、玉米黃素、隱黃素、葉黃素、茄紅素、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泛酸、菸鹼素(菸鹼酸) 、葉酸、生物素、維生素C、鋅、鈣、鉻、硒、鐵、鎂、其他礦物質(鉀、碘、鉬、銅、錳) 、EPA、DHA、肉鹼、多酚、卵磷脂、乳菌、乳清蛋白、乳鐵蛋白、貹肽類(乳三貹肽、柴魚寡貹肽等)、玻尿酸、胺基酸(VAAM、BCAA、燃燒型)、黏多醣類、蛋白質(乳清蛋白、大豆蛋白)、軟骨素、植物固醇、輔酵素Q10、寡醣、膠原蛋白、繕食纖維、檸檬酸。

2、「健康型保健成分」--維持及增進健康
這些成分除能調整營養均衡外,還跟人體全身的機能的調整有關,能增強免疫力及抗氧化力、促進並維持健康。使用前,首先應以基本型保健成分調整人體代謝功能,再依個人的價值觀及體質,選用能實際感受到功效的保健食品。我們應先確定安全性,然後考慮使用目的、必要性及費用問題,以此判斷選用之。(如對產品有疑慮,一定要詢問政府或專門機構)
健康型保健成分舉例如下:
ARA(花生四烯)、人參(高麗人參)、大麥嫩葉、小麥胚芽油、女島瘤菇(桑黃)、巴西甘藷、巴西蘑菇、木瓜酵素、白樺茸、白菜豆、可姆果、甲殼素、北蟲草、共軛亞麻油酸(GLA)、牡蠣、克菲爾(優格菌)、免疫奶粉、金虎尾果、兒茶素、花粉、芥藍菜、芝麻、芝麻油、昆布、長生桔梗、松茸、玫瑰果、紅茶、苦瓜、海洋深層水、烏骨雞、核酸(DNA、RNA)、草蕈、唐辛子、納豆菌、埃及野麻嬰、異黃酮、梅子、啤酒酵母、蛋黃油、菊芋、黑醋、黑豆、紫蘇、紫蘇油、紫色蕃薯、植物性油脂(橄欖油、大豆油) 、絲胺酸磷脂質、葡萄籽、葡萄糖胺、蜂膠、蜂王漿、蜆貝、蜜棗、舞茸、綠藻、褐藻糖胺、蕎麥(芸香苷)、薑、螺旋藻、薏仁、糙米(發芽米)、糙米胚芽油、鯊魚軟骨、鯊烯(深海鯊魚萃取物)、類黃酮、蘆薈、蘑菇類萃取的多糖體(AHCC、靈芝、繡球菇)、蘋果醋、鱉、其他成分(洋蔥萃取物、鹽滷、蟻粉、MSM)。

3、「選擇型保健成分」--以改善為目的
這類保健食品主要是草本植物及藥草類,多是流傳於傳統醫學或民俗療法間的藥方,其中還有某些保健成分在國外被醫師當作藥物來使用。這類保健成分,幾乎都須因時間、場合及體質區分使用,且不會出現在餐桌上;就算是出現了功效也有某種程度的限定,且以改善為目的,且服用時要考慮到彼此間的相互作,必須加以注意。
選擇型保健成分舉例如下:
山白竹、大蒜、月見草、日本山人參、巴拿巴、水飛薊 (大薊、奶薊)、瓜拉拿糊、甘草、田七人參、冬蟲夏草、目藥之木、艾草、杜仲茶、刺五加、武靴葉、芭樂、板藍根、松樹皮(法國海岸松樹皮)、洋車前(車前草、印度產車前草)、南非鉤麻、紅麴(紅糟)、紅蚯蚓、桑葉、莎拉西卡、甜茶、紫锥花、黃香草、木樨、博士茶、聖約翰草、葫蘆巴、銀杏葉、瑪卡、蔓越莓、貓爪草、鋸棕櫚、諾麗、薑黃、籃莓(山桑子) 、覆盆子、藤黃果、纈草、其他藥用植物(乳香脂、黃金風鈴木、紫蘇、中國芫荽)。
(以上摘自譯本《保健食品事典--保健食品成分153種》)

補充資料:
身體的修補與保護
Synergic effect from 200 naturally occurring vital nutrients
200種珍貴營養成份的相乘效果
‧Vitamins(Vit A,C,E,B-1,2,6,12 choline beta carotene, folic acid, niacin, carotenoid)./ 維他命(維他命A,C,E,B-1,2,6,12,膽鹼、胡蘿蔔素、葉酸、菸鹼酸、類胡蘿蔔素)。
‧Minerals(zinc, calcium, copper, iron, magnesium, manganese, phosphorous, potassium)./礦物質(鋅、鈣、銅、鐵、鎂、錳、磷、鉀)。
‧Enzymes(including digestive enzymes, amylase lipase)
酵素(含消化酵素,如:澱粉、脂肪)。
‧Growth factors./成長因子。
‧Amino acids 9 of 10 essential amino acids./九種必需氨基酸。
‧Essential fatty acids./必需脂肪酸。
‧Plant sterols(naturally anti inflammatory)./植物性類固醇(天然的消炎作用)。
‧Antiseptic & analgesic compounds(salicylic acid, sulfur phenol….).
防腐及鎮痛的成份(水楊酸,硫,酚)。
‧Glycoprotein/醣蛋白。
‧Bioflavonoid/生物類黃酮。
‧Polysaccharides-including full range of all sixes of long-chain, complex polysaccharides and the beta-linked glucomannans./高纖維

Improve the immune System
增強免疫系統
‧Improves and stimulates the activity of white blood cells macrophages, killer T-cells./活化白血球中的巨噬細胞,殺手細胞。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the immune cells produced./增加免疫細胞的數量。
‧Increases circulation and draws immune cells to the site of injury and infection.
促進循環將免疫細胞輸送到受傷及感染的部位。
‧Anti viral and anti tumor actions and can disrupt viral replication and cancer cell replication./抗病毒、抗腫瘍及干擾病毒和癌細胞的繁衍能力。
‧Attacks free oxygen radicals, and oxygenates the blood./抗自由基,促進血液的帶氧能力。

Food for the cell
細胞所需的食物
‧Increase Absorption and Penetration/促進細胞及組織的渗透力,帶動氧份吸收。
‧Promotes Tissue Growth and Regeneration/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及組織的新生。
‧Cleanse and Detoxify/分解及排除累積在細胞內外的廢物、黏液、毒素及重金屬。
‧Fortify Cell Membranes to be resistant to bacteria & virus/強化細胞膜對病毒及細菌的抵抗力。
‧Improve cellular metabolism/增強細胞的新陳代謝及能量的運用。

抗氧化物(Antioxidant)
全方位抗自由基(抗氧化物)
自由基(氧化物),人體新陳代謝的產物之一,與人共存,不能避免,但是人體中也有抗自由基的物質(如SOD),能與自由基抵消,相安無事。
自由基攻擊血管壁,引起血管壁的脆化與病害,攻擊細胞導致細胞的老化或突變,這兩種不可避免的生理作用,被認為是大部份慢性病,器官老化或癌症的主要的成因。
人體的抗自由基(抗氧化物)如SOD,會因為壓力、情緒、年齡、食物、藥物、農藥或放(化)療而減少,隨時補充抗自由基已被醫學界公認是刻不容緩的事。
抗自由基(抗氧化物),大部份存在於植物中,即所謂photochemical(植物性化合物),以蔬果的皮、種子、纖維、天然色素內的含量最多。
如法國西海岸松樹皮的含40多種生物類黃酮、紅酒的萃取物、柑橘類黃酮、綠茶中的兒茶素,多已經被公芿認為具有醫療效果的抗氧化物。
各種植物的抗氧化物,各有其不同的作用機制。專家建議適當的組合與搭配,並添加維也納C,共創相乘效果。即所謂全方位的療效,最有意義。

‧下面處方來自於加拿大醫學界,值得我們參考。
每份5公克/每日一次
葡萄籽萃取物……………………………50毫克
紅酒萃取物………………………………50毫克
松樹皮萃取物……………………………50毫克
歐洲藍莓萃取物…………………………25毫克
綠茶萃取物………………………………50毫克
柑橘類黃酮………………………………15毫克
維也納C…………………………………60毫克

全方位抗氧化物的應用--
抗自由基主要目的在保護血管及細胞不受自由基的攻擊,因此應用在下列的訴求最為有效。
1‧容易受到紫外線(自由基的一種)攻擊的部位,如皮膚、眼睛,因此,每日5公克的全方位抗氧化物,可預防皮膚細胞受到傷害而提早老化,並保護眼球的黃斑,黃斑的退化被認為是老年失明的主要原因。這類抗氧化物也被稱為吃的化妝品。
2‧各種血管性及細胞病變的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心肌梗塞、腦中風、肝病、關節炎、糖尿病及各種癌症,也適合用於癌症化療及放射線療法的器官保護作用。
3‧自體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統失調引起的自體攻擊),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
4‧過敏性體質(人體對過敏原引起發的抗體過度反應),如氣喘皮膚過敏瀉肚子(非細菌性)..等。
5‧預防醫學
全方位抗氧化物(如SOD)的運作及機制,也需要維他命、礦物質或酵素的協同作用,因此互相的搭配絕對需要。

自然粗食(Macrobiotic)
『自然粗食派』Macrobiotic
理念及原則:
『一物全體』
獲取全部具有生命的食物。即是我們所謂的完整的原味、無化學添加物的加工層次愈少的、有能量的自然食物。如米的話則使用糙米,如蔬果的話則儘量使用帶皮的。
『身土不二』
人的健康受到環境、食物、人文、地理及氣候的影響,違背自然是其禁忌。
應攝取原產地種植而非經移植而賠養或種植的食物。在生活的土地上,採食當季的食材也是重要的觀念。依此二大原則,調和具有陰陽性穀物菜食的料理的方法,也就是所謂自然粗食的料理方法,亦即為從前日本人的飲食方式。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為了飲食生活歐美化,鼓勵食用營養價值高的牛肉、豬肉、起士及牛奶等製品及砂糖。這些的攝取量急劇增加,與昭和初期來比較,在平成13年,從動物性食品13倍到乳製品28倍,均有顯著的增加。
飲食生活急劇變化的同時,過敏性皮膚炎及生活習病等也蔓延起來。因飲食生活的變化,體格的標準有顯著的提高但體力卻逐年降低,體力的降低及疾病的增加無法帶來充實生活。
一生中要達到極盡充實的生活方式,櫻澤大師指名生活方式就是「自然粗食」。
『無雙原理‧易』
源自於中國的易經,認為易經為千古不滅的原理,萬物不斷的展開運轉異動,人要追隨自然,隨著自然的脈動而作息,如春、夏、秋、冬、日、夜。萬物分為陰陽,陰陽需要調合,沒有絕對的陰陽,追求中庸而不極端。



認清體質好養生(摘自何文光醫師著《認清體質好養生》)
有人是急脾氣,有人是慢性子;有人不耐寒,有人不耐熱;有人總是臉色紅潤,有人怎麼養,都是臉色發暗-----似乎每個人都和別人不一樣。
是的,根據中醫的說法,中國人的體質分為九種,除平和質一種為最佳外,其他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氣鬱質、血瘀質、特稟(過敏)質八種均屬“偏颇”,只有選擇適合自己的個性化養生保健方案(計劃)才能將體質調整到最佳狀態。

以下為九種體質詳細說明:(其中特徵表現列出兩種表述)
氣鬱體質
特徵表現:(1)體形偏瘦,多愁善感,不愛合群,常感到情緒低沉,無緣由(無故)地嘆氣,易失眠,氣鬱體質形體瘦者為多,常見性格內向不穩定,憂鬱脆弱、敏感多疑,對精神刺激適應能力較差。平素多為憂鬱面貌,神情多煩悶不樂,胸肋脹滿,或走窜疼痛,噯氣呃逆,或咽間有異物感,或乳房賬痛、睡眠較差、食慾減退、驚悸、健忘、痰多、大便多乾、小便正常。
(2)胸悶不舒服,血液循環不佳,舌淡紅,苔白,脈弦,胃皖經常會賬痛。形體消瘦或偏胖,臉色蒼暗萎黃
血鬱體質
特徵表現:(1)不到50歲就長出瘀斑,皮膚較粗糙,眼睛裡紅絲很多,牙齦易出血。瘦人居多;平素面色晦暗,皮膚偏暗色素沉著,容易出現瘀斑,口唇暗淡或紫,眼眶暗黑,鼻部暗滯,頭髮易脫落,肌膚乾燥,女性多見痛經、閉經,或經血中多凝血,或經色紫黑有塊,崩漏,或有出血傾向、吐血。
(2) 頭髮易脫落,舌上有紫色或瘀斑,臟腑功能失調,舌下經脈曲張。形體偏瘦,臉色晦滯,唇色暗淡或紫,肌膚乾燥。
濕熱體質
特徵表現:(1)形體偏胖或偏瘦;平素面垢油光,易生痤瘡粉刺,容易口苦口乾,身重困倦,心煩懈怠,眼睛紅赤,大便燥結或黏滯,小便短赤,男易陰囊潮濕,女易帶下增多。
(2)肢體常有沉重的感覺,舌苔黃膩。體形消瘦或偏胖,臉泛油光,經常有痤瘡、粉刺,身重困倦。
痰濕體質
特徵表現:(1)大腹便便,晚上睡覺鼾聲如雷,腦門油亮,易出汗,且多黏膩;容易出現糖尿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病。
(2)體內痰濕凝聚、黏滯重濁,脾、肺、腎功能失調,經常胸悶,痰多,舌體胖,苔滑膩,神倦身重。體形很胖,腹內鬆垮,臉泛油光,汗多而黏膩,臉色暗黃,眼泡略有浮腫。
陰虛體質(肝、心、脾、肺、腎等陰虛)
特徵表現:(1)大多體形瘦長性格外向、活潑甚至有點急燥;常感到手腳心發熱,臉上冒火,眼睛乾澀;特別不喜歡夏天的暑熱,這讓他們覺得更加口乾,皮膚乾,想喝水,大便也偏乾燥,容易失眠。
(2)陰血不足,陰虛內熱,易生燥熱,手足發熱,經常口渴,容易盜汗。皮膚枯燥無光澤,形體消瘦,或臉色潮紅,兩眼乾澀,視線模糊,皮膚較為乾燥。
平和體質
特徵表現:(1)體形勻稱健壯;面色、膚色潤澤,頭髮稠密有光澤,目光有神,嗅覺通利,唇色紅潤,不易疲勞,精力充沛,耐受寒熱,睡眠良好,胃口好,二便正常。脈和有神,舌色淡紅,苔薄白。
(2) 精力充沛,耐受寒熱,睡眠胃口好佳,脈和有神,舌色淡紅,苔薄白。臉色好,皮膚有光澤,頭髮烏黑發亮,目光有神。唇色紅潤。
氣虛體質(肺、心、脾、腎等氣虛)
特徵表現:(1)平時怕冷、怕熱、怕風很容易感冒,每個月都要醫院打幾次吊針(點滴),打完之後,當時好了,過一陣又復發;肌肉不健壯,平時聲音低怯,肢體易疲乏,易出汗。
(2)氣息清淺,臟器功能欠佳。臉色黃或白,目光無神唇色偏白,頭髮光澤度不佳,整體看來不是很有精神。
陽虛體質(心、肝、脾、腎等陽虛)
特徵表現:(1)怕冷,夏天也不敢吹空調,尤其是上腹、背部或腰膝部總覺得有風,衣服比別人穿得多,手腳卻冰凉;吃飯喝水種喜歡熱的,吃或喝凉得的東西’總感到不舒服,容易大便稀。性格多屬於沉靜內向型,喜歡安靜。
(2) 怕冷,經常覺得四肢冰冷,舌色淡而胖。體形白胖或臉色偏白且沒有光澤,唇色較淡色,精神不振,白天易打瞌睡。
特稟(過敏)體質
特徵表現:(1)容易對藥物、食物、氣味、花粉等過敏,常見病有麻疹、過敏性咳嗽和哮喘等。
(2)容易對不同的物質過敏。

體質雖然是天生的,但在特定範圍內,仍可透過調理方式,讓體質實質往好發展,從體質著手的養生,希望加深體質的優點,調養體質的缺點,讓身體變得更健康,減少生病的機率;就算不幸生病,不但較易治療,對治療方式良好反應。但日常生活中若不注意調理,再好的體質也會改變的,大部分讓人感到苦惱的體質,若在後天注意調養,經過一段時間調理,皆可以得到相當程度的改善。換言之,從體質角度著手的養生,是可以將不良的體質經由後天的調理的方式,轉為良好的體質。《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鋳錐,不亦晚乎」一再地提醒我們趁早調養體質才是勝上策。
平和體質者[身體健康,很少生病,有些人從出生開始,就幸運地擁有此種體質;而另外一些平和體質者,則是經由後天注重養生的方式,將身體調養為平和體質。若忽略養生,身體常常會感到不舒服,但去醫院檢查,卻沒有任何病症;就現行代人所謂的假性健康(亞健康)。
過敏體質者對某些食物過敏,要特別注意飲食,稍不留意,就可能引起過敏,尚經由調理飲食,可以改善過敏體,質讓身體不良反應到最低。由上述可知,除了平和體質外,其他幾種體質有些不完美的地方。除此以外,不當的養生會破壞良好的體質;例如營養過剩,會讓體質的改變為氣虛或痰濕的體質;當營養達不到身體所需的標準,則會產生陰虛或陽虛的體質;平時的口味吃得過鹹,則容易形成陽虛間夾痰濕、瘀血的體質;對辣的食物情有獨鍾,經常吃會加重濕熱或陰虛的體質。而這些體質中不良因素,只需透過養生,就可逐漸獲得改善